(資料圖片)
金光(1609年—1676年)是義烏青村人(今佛堂鎮(zhèn)塘下洋村),他與平南王尚可喜相識相知數(shù)十年,是尚可喜倚重的左膀右臂。義烏民間流傳了一些金光為尚可喜出謀劃策的故事,筆者小時候,就聽長輩說過一則“妙改奏折”,頗有意味。
松果菊的夏天 孔修 攝
故事發(fā)生在清康熙年間,那年平南王尚可喜上京述職,皇太后知其為孝子,就賞了其母一件薫貂領花綢錦袍?;侍蟛恢榈氖牵锌上矠槎克?、大房所養(yǎng),也就是說尚可喜有生母和養(yǎng)母兩位母親。錦袍拿回家后,兩位老太太都很喜歡,都想得到皇太后賞賜的這種風光,于是你一言我一語,最后竟然吵得不可開交。身為孝子,尚可喜不能得罪任何一位,焦頭爛額之際,忙叫人擬了個奏折,想向皇太后如實稟告,稱兩位母親爭執(zhí)不下,求皇太后干脆把賞賜收回。
奏折送出前,尚可喜把它拿給金光看了一下,最后把把關。金光一看奏折,連叫不妥,認為如果如實稟告,不但會收回這件薫貂領花綢錦袍,有失尚府體面,更嚴重的是,可能還會惹怒皇太后。
“先生這些天身體欠佳,本不想讓你多費神,看來還得先生妙筆生花了?!鄙锌上矎臎]將金光視作下屬,總以朋友之禮相待,話說得客客氣氣。
金光又細讀了奏折,低頭思忖片刻,提筆把文中“爭執(zhí)不下”四字改為“禮讓不迭”。尚可喜一見,大喜過望,興奮地對金光連聲道謝。
金光這一改,把兩位爭風吃醋小家子氣的老太太,塑造成了相敬如賓賢德知禮的好母親。奏折送上去后,皇太后非但沒有怪罪尚可喜“退還禮物”的想法,反而認為自己當初沒弄清情況,決定增賞一件錦袍,讓兩位老太太一人一件。
尚可喜的兩位母親知道前因后果后,心中愧疚不已,從此一改過去的德行,兩人親如姐妹。
金光慧心妙筆,四字之改不但保住了尚府體面,且在無形中讓尚府上下知禮和諧。
關鍵詞: